合肥鲍士刚给训相的信
- 中华鲍氏网 2010年3月1日 鲍士刚
合肥鲍士刚给训相的信
训相宗亲:
春节前夕,收到您的贺年片和大作《偃师行》,十分高兴。本应立即回信,但因身体欠佳和一些杂事繁忙,未能在节前给您问好,特在此表示歉意。偃师盛会,规模宏大,场面热烈,内容丰富,安排周到,确实令人难忘。回合肥之后,收到新东寄来的录像,多次放映,更增添了节日的内容与欢乐。为此,我们对河南盛会之印象深刻,更对今年的山东之行寄予厚望。第七次《鲍氏文苑》座谈会,最大的成就我认为有两点:其一,成立了“鲍氏族史研究会”,而且有了一个好的班子。世行会长德高望重,亲和力强,知识渊博。中行、训相、俊盛等人,热心负责,有很好的组织能力,有很高的素质和贡献精神。使与会人员感到心理踏实,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在云南大理座谈会时,我和鲍加、哲民等宗亲就谈到应吸引年轻人参加,增加新生力量。建议今后是否可以在各地再吸收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参加(可控制在20人以内)。每次座谈会前,可先开一个预备会,研究有关事项。还有座谈会的形式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要越搞越大。当然,前几次,如东台、大理、偃师的会,开的很好。与会人员体会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十分感动,也有很大的号召力,这是必要的。以后应在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多下功夫。妥否?仅供参考。其二,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并提出了比较长期的研究框架性规划。世行先生说:“鲍氏研究会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成果,这就是编一本《鲍氏通史》”。在贵州、河南的两次会上,世行先生都着重谈了这个问题。他还提出“为了完成这个成果,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工作”。
《鲍氏文苑》在创刊号的卷首语里就说“它的宗旨是寻根溯源,探索族系的演化历史……”。十年来我们通过《鲍氏文苑》全国各地的宗亲们,介绍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交流研究信息,扩大了眼界,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对鲍姓的产生、发展的史实,取得了一些共识。许多人都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崇敬他们,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认为编一部《鲍氏通史》就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所有鲍姓族人的共同心愿。实现这一目标,要作出大量而又系统的研究。要对得起祖宗,要对我们的子孙负责。必须做大量艰苦的工作,我认为首先要组织这两方面的研究队伍。负责通史《上卷》的可由研究会和编辑部组织,集体研究、分工合作。从“文苑”前八期所登载的材料来看,基本眉目已清楚。当然还要进行大量的查找、核实、求证。我们还请了在省粮食厅任处长的鲍振亚,在县人大任付主任的鲍壁城(解放前西南联大毕业),在县委宣传部任付部长的鲍继超(高级书画家)等人当顾问。同年组织人员开专车到棠樾,请教鲍树民先生,我和树民先生在他家的天井院内留影纪念。历时两年多修成了《长丰县鲍氏支谱》。近几年从东台开始,我们先后组织19人次参加每年的“文苑”,座谈会,有6人成为“文苑”的固定读者。通过以上活动,凝聚了人心,增加了感情,许多人也更加关心鲍氏文化研究的发展。在偃师会前,就有人提出要把我们当地的鲍氏发展情况搞清楚。在偃师会上,世行先生提出编写《鲍氏通史》,我们十分高兴。
回来后,广泛征求意见,深得大家赞成,都表示愿意出资、出人、出力全力支持。
寿县鲍氏从洪武初年,一世祖琥公由济南迁寿县,九世祖可宗公在康熙25年从寿县迁来庄墓桥,已600余年,子孙繁衍,事业兴旺,3000多人,支脉清楚,辈分不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鲍氏族人更是大显身手,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受过大中专教育的有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工程师、付教授、研究生等。庄墓桥地区的鲍氏许多挖掘机等机械施工队伍更活跃在山东、江苏、河南、江西、湖南、安徽等高速公路上。几百万、上千万的家产已不鲜见。近年来已有几十户在省城购房、开公司。我们庄墓桥地区的鲍姓族人对未来更充满了信心。
在偃师最后一次会议要结束的时候,我和世行先生谈了编地方史的想法,他很支持,希望我在会上发言。时间已来不及了,他建议我写出来,今借给您回信的时候谈谈。我们已研究,争取用一年的时间出版长丰鲍氏地方史,请你们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果此信在“文苑”刊出,也希各地宗亲给予指正。
春节后,应酬很多,血压又偏高,想到那写到那,考赢不周。请谅解。
顺祝健康愉快!
鲍士刚07年3月20日于合肥
分享按钮>>汉族鲍姓 根在偃师..
>>书画家鲍审的艺品和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