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 中华鲍氏网 2019年6月23日 网络
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史说河间 4月10日
4月10日的《燕赵都市报》以《河间“叔牙文苑”开馆 作家莫言题字》为题,报道了河间瀛海园内新景点的故事。
本报沧州电(通讯员许宝峰 记者代晴)4月1日,河间市“叔牙文苑”正式对外开放,其中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牌匾由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清明小长假期间,“叔牙文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成为河间市游览景观新热点。
河间瀛海园内一处新添的景点,为何会引起全省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最让人感怀的,是2700年前的一段历史故事,与河间古郡牵连在了一起。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说起鲍叔牙,就不能不提管仲。两人少年时就是好友,用现在的说法,叫“发小”,后来又同时在齐国为官。可惜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跟随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
河间叔牙文苑鲍叔牙像。
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诛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君位而激烈内斗。关键时刻,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装死,骗过管仲,率先赶到都城,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马上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力辞不就,并举荐管仲为宰相。当初,齐桓公差点就被管仲一箭射死,当不成国君,恨还来不及,岂能任他为相?
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宰相。正是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知人善任、举荐之功而倍受尊重。后人以管鲍之交形容鲍叔牙与管仲的这种君子之交。
河间叔牙文苑“管鲍之交”
齐桓公封鲍叔牙于束州(今河间束城),鲍叔牙病故后葬于束州封地。在今天的束城镇区北部,有一座高大土丘,相传为鲍叔牙墓地。
束城鲍叔牙墓地,当地人称为磨盘山。
据一位鲍姓族人介绍,墓地最早为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象三块罗列的磨盘,故称磨盘山。后来虽仅见土丘,但土极坚韧,久经冲刷而不坍塌。而鲍氏在束城已世居几十代,视鲍墓为祖墓,曾于墓前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而倾颓。此外,在束城镇,围绕磨盘山,还流传着几个类似聊斋故事的古代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其后,束州在西汉正式成为县治,最早属渤海郡,后划入河间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束城,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区域,如两条带子约束全城而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为镇治,后纳入河间县版图。
2017年11月11日,鲍氏后人在河间束城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担任祭奠仪式主祭人并致祝文。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会长鲍诗度在公祭大会上作《弘扬叔牙贤德精神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发言,他深情地说“叔牙公是我们的二始祖,我们的身上,储存着相同的灵魂记,我们都是叔牙公的后裔;我们的思想,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文化;我们的家族,沐浴着春一般的气息,举贤若能是我们的优良家风”
从此后,河间古城成为全球鲍氏后人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河间瀛海园的“叔牙文苑”,既是鲍叔牙的纪念,更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窗口。“叔牙文苑”坐落于河间市瀛州公园之瀛海园内,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
主楼和东西配房共有四个专题藏品展示区,其中:主楼贤德楼二楼树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他与河间的历史渊源;一楼恒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配房齐风广韵主要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文化。西配房希贤书屋主要摆放了一些古代文房的摆设,激励人们向圣贤学习,见贤思齐,做个有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叔牙文苑”内所有藏品均由鲍氏后人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先生提供。
另外,在二楼树德堂内,有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匾额,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除了“管鲍之交”,关于鲍叔牙的成语还有“勿忘在莒”“管鲍分金”等,这些成语、典故传承两千多年,每个朝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没有中断。
遥想当年,管仲病重,齐桓公有意以鲍叔牙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相。有人将此话转告,觉得鲍叔牙肯定气得大骂管仲忘恩负义。谁知鲍叔牙听了却很高兴,说“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这正是我推荐他为相的原因”。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算得上知音了。(本文未经允许,谢绝他人转载)
一座叔牙文苑,不妨是河间古郡2700年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展示河间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河间颇具历史文化含量的一个旅游景点。更让人期盼的是,有了全球鲍氏族人与河间2700年的这段缘分,必定为河间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叔牙文苑点赞,为家乡加油!
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史说河间 4月10日
4月10日的《燕赵都市报》以《河间“叔牙文苑”开馆 作家莫言题字》为题,报道了河间瀛海园内新景点的故事。
本报沧州电(通讯员许宝峰 记者代晴)4月1日,河间市“叔牙文苑”正式对外开放,其中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牌匾由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清明小长假期间,“叔牙文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成为河间市游览景观新热点。
河间瀛海园内一处新添的景点,为何会引起全省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最让人感怀的,是2700年前的一段历史故事,与河间古郡牵连在了一起。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说起鲍叔牙,就不能不提管仲。两人少年时就是好友,用现在的说法,叫“发小”,后来又同时在齐国为官。可惜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跟随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
河间叔牙文苑鲍叔牙像。
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诛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君位而激烈内斗。关键时刻,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装死,骗过管仲,率先赶到都城,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马上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力辞不就,并举荐管仲为宰相。当初,齐桓公差点就被管仲一箭射死,当不成国君,恨还来不及,岂能任他为相?
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宰相。正是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知人善任、举荐之功而倍受尊重。后人以管鲍之交形容鲍叔牙与管仲的这种君子之交。
河间叔牙文苑“管鲍之交”
齐桓公封鲍叔牙于束州(今河间束城),鲍叔牙病故后葬于束州封地。在今天的束城镇区北部,有一座高大土丘,相传为鲍叔牙墓地。
束城鲍叔牙墓地,当地人称为磨盘山。
据一位鲍姓族人介绍,墓地最早为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象三块罗列的磨盘,故称磨盘山。后来虽仅见土丘,但土极坚韧,久经冲刷而不坍塌。而鲍氏在束城已世居几十代,视鲍墓为祖墓,曾于墓前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而倾颓。此外,在束城镇,围绕磨盘山,还流传着几个类似聊斋故事的古代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其后,束州在西汉正式成为县治,最早属渤海郡,后划入河间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束城,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区域,如两条带子约束全城而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为镇治,后纳入河间县版图。
2017年11月11日,鲍氏后人在河间束城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担任祭奠仪式主祭人并致祝文。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会长鲍诗度在公祭大会上作《弘扬叔牙贤德精神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发言,他深情地说“叔牙公是我们的二始祖,我们的身上,储存着相同的灵魂记,我们都是叔牙公的后裔;我们的思想,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文化;我们的家族,沐浴着春一般的气息,举贤若能是我们的优良家风”
从此后,河间古城成为全球鲍氏后人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河间瀛海园的“叔牙文苑”,既是鲍叔牙的纪念,更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窗口。“叔牙文苑”坐落于河间市瀛州公园之瀛海园内,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
主楼和东西配房共有四个专题藏品展示区,其中:主楼贤德楼二楼树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他与河间的历史渊源;一楼恒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配房齐风广韵主要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文化。西配房希贤书屋主要摆放了一些古代文房的摆设,激励人们向圣贤学习,见贤思齐,做个有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叔牙文苑”内所有藏品均由鲍氏后人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先生提供。
另外,在二楼树德堂内,有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匾额,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除了“管鲍之交”,关于鲍叔牙的成语还有“勿忘在莒”“管鲍分金”等,这些成语、典故传承两千多年,每个朝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没有中断。
遥想当年,管仲病重,齐桓公有意以鲍叔牙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相。有人将此话转告,觉得鲍叔牙肯定气得大骂管仲忘恩负义。谁知鲍叔牙听了却很高兴,说“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这正是我推荐他为相的原因”。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算得上知音了。(本文未经允许,谢绝他人转载)
一座叔牙文苑,不妨是河间古郡2700年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展示河间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河间颇具历史文化含量的一个旅游景点。更让人期盼的是,有了全球鲍氏族人与河间2700年的这段缘分,必定为河间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叔牙文苑点赞,为家乡加油!
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史说河间 4月10日
4月10日的《燕赵都市报》以《河间“叔牙文苑”开馆 作家莫言题字》为题,报道了河间瀛海园内新景点的故事。
本报沧州电(通讯员许宝峰 记者代晴)4月1日,河间市“叔牙文苑”正式对外开放,其中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牌匾由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清明小长假期间,“叔牙文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成为河间市游览景观新热点。
河间瀛海园内一处新添的景点,为何会引起全省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最让人感怀的,是2700年前的一段历史故事,与河间古郡牵连在了一起。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说起鲍叔牙,就不能不提管仲。两人少年时就是好友,用现在的说法,叫“发小”,后来又同时在齐国为官。可惜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跟随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
河间叔牙文苑鲍叔牙像。
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诛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君位而激烈内斗。关键时刻,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装死,骗过管仲,率先赶到都城,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马上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力辞不就,并举荐管仲为宰相。当初,齐桓公差点就被管仲一箭射死,当不成国君,恨还来不及,岂能任他为相?
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宰相。正是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知人善任、举荐之功而倍受尊重。后人以管鲍之交形容鲍叔牙与管仲的这种君子之交。
河间叔牙文苑“管鲍之交”
齐桓公封鲍叔牙于束州(今河间束城),鲍叔牙病故后葬于束州封地。在今天的束城镇区北部,有一座高大土丘,相传为鲍叔牙墓地。
束城鲍叔牙墓地,当地人称为磨盘山。
据一位鲍姓族人介绍,墓地最早为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象三块罗列的磨盘,故称磨盘山。后来虽仅见土丘,但土极坚韧,久经冲刷而不坍塌。而鲍氏在束城已世居几十代,视鲍墓为祖墓,曾于墓前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而倾颓。此外,在束城镇,围绕磨盘山,还流传着几个类似聊斋故事的古代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其后,束州在西汉正式成为县治,最早属渤海郡,后划入河间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束城,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区域,如两条带子约束全城而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为镇治,后纳入河间县版图。
2017年11月11日,鲍氏后人在河间束城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担任祭奠仪式主祭人并致祝文。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会长鲍诗度在公祭大会上作《弘扬叔牙贤德精神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发言,他深情地说“叔牙公是我们的二始祖,我们的身上,储存着相同的灵魂记,我们都是叔牙公的后裔;我们的思想,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文化;我们的家族,沐浴着春一般的气息,举贤若能是我们的优良家风”
从此后,河间古城成为全球鲍氏后人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河间瀛海园的“叔牙文苑”,既是鲍叔牙的纪念,更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窗口。“叔牙文苑”坐落于河间市瀛州公园之瀛海园内,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
主楼和东西配房共有四个专题藏品展示区,其中:主楼贤德楼二楼树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他与河间的历史渊源;一楼恒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配房齐风广韵主要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文化。西配房希贤书屋主要摆放了一些古代文房的摆设,激励人们向圣贤学习,见贤思齐,做个有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叔牙文苑”内所有藏品均由鲍氏后人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先生提供。
另外,在二楼树德堂内,有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匾额,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除了“管鲍之交”,关于鲍叔牙的成语还有“勿忘在莒”“管鲍分金”等,这些成语、典故传承两千多年,每个朝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没有中断。
遥想当年,管仲病重,齐桓公有意以鲍叔牙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相。有人将此话转告,觉得鲍叔牙肯定气得大骂管仲忘恩负义。谁知鲍叔牙听了却很高兴,说“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这正是我推荐他为相的原因”。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算得上知音了。(本文未经允许,谢绝他人转载)
一座叔牙文苑,不妨是河间古郡2700年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展示河间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河间颇具历史文化含量的一个旅游景点。更让人期盼的是,有了全球鲍氏族人与河间2700年的这段缘分,必定为河间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叔牙文苑点赞,为家乡加油!
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史说河间 4月10日
4月10日的《燕赵都市报》以《河间“叔牙文苑”开馆 作家莫言题字》为题,报道了河间瀛海园内新景点的故事。
本报沧州电(通讯员许宝峰 记者代晴)4月1日,河间市“叔牙文苑”正式对外开放,其中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牌匾由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清明小长假期间,“叔牙文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成为河间市游览景观新热点。
河间瀛海园内一处新添的景点,为何会引起全省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最让人感怀的,是2700年前的一段历史故事,与河间古郡牵连在了一起。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说起鲍叔牙,就不能不提管仲。两人少年时就是好友,用现在的说法,叫“发小”,后来又同时在齐国为官。可惜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跟随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
河间叔牙文苑鲍叔牙像。
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诛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君位而激烈内斗。关键时刻,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装死,骗过管仲,率先赶到都城,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马上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力辞不就,并举荐管仲为宰相。当初,齐桓公差点就被管仲一箭射死,当不成国君,恨还来不及,岂能任他为相?
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宰相。正是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知人善任、举荐之功而倍受尊重。后人以管鲍之交形容鲍叔牙与管仲的这种君子之交。
河间叔牙文苑“管鲍之交”
齐桓公封鲍叔牙于束州(今河间束城),鲍叔牙病故后葬于束州封地。在今天的束城镇区北部,有一座高大土丘,相传为鲍叔牙墓地。
束城鲍叔牙墓地,当地人称为磨盘山。
据一位鲍姓族人介绍,墓地最早为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象三块罗列的磨盘,故称磨盘山。后来虽仅见土丘,但土极坚韧,久经冲刷而不坍塌。而鲍氏在束城已世居几十代,视鲍墓为祖墓,曾于墓前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而倾颓。此外,在束城镇,围绕磨盘山,还流传着几个类似聊斋故事的古代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其后,束州在西汉正式成为县治,最早属渤海郡,后划入河间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束城,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区域,如两条带子约束全城而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为镇治,后纳入河间县版图。
2017年11月11日,鲍氏后人在河间束城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担任祭奠仪式主祭人并致祝文。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会长鲍诗度在公祭大会上作《弘扬叔牙贤德精神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发言,他深情地说“叔牙公是我们的二始祖,我们的身上,储存着相同的灵魂记,我们都是叔牙公的后裔;我们的思想,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文化;我们的家族,沐浴着春一般的气息,举贤若能是我们的优良家风”
从此后,河间古城成为全球鲍氏后人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河间瀛海园的“叔牙文苑”,既是鲍叔牙的纪念,更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窗口。“叔牙文苑”坐落于河间市瀛州公园之瀛海园内,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
主楼和东西配房共有四个专题藏品展示区,其中:主楼贤德楼二楼树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他与河间的历史渊源;一楼恒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配房齐风广韵主要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文化。西配房希贤书屋主要摆放了一些古代文房的摆设,激励人们向圣贤学习,见贤思齐,做个有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叔牙文苑”内所有藏品均由鲍氏后人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先生提供。
另外,在二楼树德堂内,有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匾额,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除了“管鲍之交”,关于鲍叔牙的成语还有“勿忘在莒”“管鲍分金”等,这些成语、典故传承两千多年,每个朝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没有中断。
遥想当年,管仲病重,齐桓公有意以鲍叔牙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相。有人将此话转告,觉得鲍叔牙肯定气得大骂管仲忘恩负义。谁知鲍叔牙听了却很高兴,说“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这正是我推荐他为相的原因”。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算得上知音了。(本文未经允许,谢绝他人转载)
一座叔牙文苑,不妨是河间古郡2700年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展示河间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河间颇具历史文化含量的一个旅游景点。更让人期盼的是,有了全球鲍氏族人与河间2700年的这段缘分,必定为河间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叔牙文苑点赞,为家乡加油!
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史说河间 4月10日
4月10日的《燕赵都市报》以《河间“叔牙文苑”开馆 作家莫言题字》为题,报道了河间瀛海园内新景点的故事。
本报沧州电(通讯员许宝峰 记者代晴)4月1日,河间市“叔牙文苑”正式对外开放,其中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牌匾由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清明小长假期间,“叔牙文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成为河间市游览景观新热点。
河间瀛海园内一处新添的景点,为何会引起全省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最让人感怀的,是2700年前的一段历史故事,与河间古郡牵连在了一起。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说起鲍叔牙,就不能不提管仲。两人少年时就是好友,用现在的说法,叫“发小”,后来又同时在齐国为官。可惜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跟随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
河间叔牙文苑鲍叔牙像。
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诛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君位而激烈内斗。关键时刻,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装死,骗过管仲,率先赶到都城,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马上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力辞不就,并举荐管仲为宰相。当初,齐桓公差点就被管仲一箭射死,当不成国君,恨还来不及,岂能任他为相?
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宰相。正是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知人善任、举荐之功而倍受尊重。后人以管鲍之交形容鲍叔牙与管仲的这种君子之交。
河间叔牙文苑“管鲍之交”
齐桓公封鲍叔牙于束州(今河间束城),鲍叔牙病故后葬于束州封地。在今天的束城镇区北部,有一座高大土丘,相传为鲍叔牙墓地。
束城鲍叔牙墓地,当地人称为磨盘山。
据一位鲍姓族人介绍,墓地最早为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象三块罗列的磨盘,故称磨盘山。后来虽仅见土丘,但土极坚韧,久经冲刷而不坍塌。而鲍氏在束城已世居几十代,视鲍墓为祖墓,曾于墓前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而倾颓。此外,在束城镇,围绕磨盘山,还流传着几个类似聊斋故事的古代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其后,束州在西汉正式成为县治,最早属渤海郡,后划入河间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束城,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区域,如两条带子约束全城而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为镇治,后纳入河间县版图。
2017年11月11日,鲍氏后人在河间束城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担任祭奠仪式主祭人并致祝文。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会长鲍诗度在公祭大会上作《弘扬叔牙贤德精神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发言,他深情地说“叔牙公是我们的二始祖,我们的身上,储存着相同的灵魂记,我们都是叔牙公的后裔;我们的思想,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文化;我们的家族,沐浴着春一般的气息,举贤若能是我们的优良家风”
从此后,河间古城成为全球鲍氏后人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河间瀛海园的“叔牙文苑”,既是鲍叔牙的纪念,更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窗口。“叔牙文苑”坐落于河间市瀛州公园之瀛海园内,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
主楼和东西配房共有四个专题藏品展示区,其中:主楼贤德楼二楼树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他与河间的历史渊源;一楼恒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配房齐风广韵主要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文化。西配房希贤书屋主要摆放了一些古代文房的摆设,激励人们向圣贤学习,见贤思齐,做个有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叔牙文苑”内所有藏品均由鲍氏后人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先生提供。
另外,在二楼树德堂内,有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匾额,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除了“管鲍之交”,关于鲍叔牙的成语还有“勿忘在莒”“管鲍分金”等,这些成语、典故传承两千多年,每个朝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没有中断。
遥想当年,管仲病重,齐桓公有意以鲍叔牙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相。有人将此话转告,觉得鲍叔牙肯定气得大骂管仲忘恩负义。谁知鲍叔牙听了却很高兴,说“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这正是我推荐他为相的原因”。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算得上知音了。(本文未经允许,谢绝他人转载)
一座叔牙文苑,不妨是河间古郡2700年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展示河间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河间颇具历史文化含量的一个旅游景点。更让人期盼的是,有了全球鲍氏族人与河间2700年的这段缘分,必定为河间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叔牙文苑点赞,为家乡加油!
河间叔牙文苑背后2700年的缘分
史说河间 4月10日
4月10日的《燕赵都市报》以《河间“叔牙文苑”开馆 作家莫言题字》为题,报道了河间瀛海园内新景点的故事。
本报沧州电(通讯员许宝峰 记者代晴)4月1日,河间市“叔牙文苑”正式对外开放,其中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牌匾由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清明小长假期间,“叔牙文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成为河间市游览景观新热点。
河间瀛海园内一处新添的景点,为何会引起全省主流媒体的关注?其实,最让人感怀的,是2700年前的一段历史故事,与河间古郡牵连在了一起。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说起鲍叔牙,就不能不提管仲。两人少年时就是好友,用现在的说法,叫“发小”,后来又同时在齐国为官。可惜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跟随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而管仲跟随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
河间叔牙文苑鲍叔牙像。
齐襄公荒淫无道被大臣诛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君位而激烈内斗。关键时刻,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装死,骗过管仲,率先赶到都城,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马上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力辞不就,并举荐管仲为宰相。当初,齐桓公差点就被管仲一箭射死,当不成国君,恨还来不及,岂能任他为相?
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齐桓公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宰相。正是有了管仲,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受到重用,鲍叔牙也因知人善任、举荐之功而倍受尊重。后人以管鲍之交形容鲍叔牙与管仲的这种君子之交。
河间叔牙文苑“管鲍之交”
齐桓公封鲍叔牙于束州(今河间束城),鲍叔牙病故后葬于束州封地。在今天的束城镇区北部,有一座高大土丘,相传为鲍叔牙墓地。
束城鲍叔牙墓地,当地人称为磨盘山。
据一位鲍姓族人介绍,墓地最早为圆方形,分上中下三层,象三块罗列的磨盘,故称磨盘山。后来虽仅见土丘,但土极坚韧,久经冲刷而不坍塌。而鲍氏在束城已世居几十代,视鲍墓为祖墓,曾于墓前建鲍叔牙祠堂一座,因年代久远而倾颓。此外,在束城镇,围绕磨盘山,还流传着几个类似聊斋故事的古代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其后,束州在西汉正式成为县治,最早属渤海郡,后划入河间郡。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名为束城,因位于古易水、高河南北分流区域,如两条带子约束全城而得名。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为镇治,后纳入河间县版图。
2017年11月11日,鲍氏后人在河间束城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纪念鲍叔牙诞辰2745周年。著名表演艺术家鲍国安担任祭奠仪式主祭人并致祝文。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会长鲍诗度在公祭大会上作《弘扬叔牙贤德精神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发言,他深情地说“叔牙公是我们的二始祖,我们的身上,储存着相同的灵魂记,我们都是叔牙公的后裔;我们的思想,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管鲍之交、管鲍分金文化;我们的家族,沐浴着春一般的气息,举贤若能是我们的优良家风”
从此后,河间古城成为全球鲍氏后人倍感亲切的“第二故乡”。河间瀛海园的“叔牙文苑”,既是鲍叔牙的纪念,更是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面窗口。“叔牙文苑”坐落于河间市瀛州公园之瀛海园内,就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名字命名的文博园。
主楼和东西配房共有四个专题藏品展示区,其中:主楼贤德楼二楼树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他与河间的历史渊源;一楼恒德堂主要展示鲍叔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东配房齐风广韵主要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吉祥文化。西配房希贤书屋主要摆放了一些古代文房的摆设,激励人们向圣贤学习,见贤思齐,做个有作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叔牙文苑”内所有藏品均由鲍氏后人民俗收藏家鲍国忠先生提供。
另外,在二楼树德堂内,有一块书有“管鲍之交”的匾额,是由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亲笔题写。除了“管鲍之交”,关于鲍叔牙的成语还有“勿忘在莒”“管鲍分金”等,这些成语、典故传承两千多年,每个朝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没有中断。
遥想当年,管仲病重,齐桓公有意以鲍叔牙接替管仲为相,管仲却说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不适合为相。有人将此话转告,觉得鲍叔牙肯定气得大骂管仲忘恩负义。谁知鲍叔牙听了却很高兴,说“管仲忠于国家,没有私心。这正是我推荐他为相的原因”。朋友做到这个份上,真算得上知音了。(本文未经允许,谢绝他人转载)
一座叔牙文苑,不妨是河间古郡2700年历史的鲜活见证,更成为展示河间地域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河间颇具历史文化含量的一个旅游景点。更让人期盼的是,有了全球鲍氏族人与河间2700年的这段缘分,必定为河间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大的动力!
为叔牙文苑点赞,为家乡加油!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