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束州古城与鲍叔牙

    中华鲍氏网 2021年4月18日 耿玉升


                          束州古城与鲍叔牙

                                  耿玉升

    束城镇即原束州古城,地处河间市东北30公里,春秋时期称束州,是个有两千六七百年历史的古镇。西汉初,析武垣部分地域建束州县,属渤海郡。经东汉、魏、晋,时县时国,五代时还被割让与契丹,后周收复。经宋、金多朝,古县存续时间约1200余年。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各国会盟,成为霸主。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齐桓公带管仲鲍叔牙伐山戎路过束城,在此屯兵修建此城。当时曾称“齐桓公城”。齐桓公为表彰鲍叔牙的战功和让贤品德,将束城封给鲍叔牙为食邑封地。古束州城的起源与鲍叔牙有着密切关系。

鲍叔牙受封束州后,束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纽带。束州南靠鲁、赵、晋、燕,加之高河与易水便利的水陆交通,使其成了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这是束州城第一次成为历史的闪光点。据《四夷县道记》载:“束州城有三重,分内城、外城,内城五六里,外城二十里。城郭坚固,城内富饶,繁荣兴旺。”春秋时期,燕、赵、齐连年征战,束州城一带都是重要战场。

    东汉末年,侯国混战,袁绍、公孙瓒在河间、束城一带争雄。公孙瓒据守束城,袁绍派将领曲义在束城县北十里屯兵筑垒,与公孙瓒对峙。然后发生一场大战,公孙瓒胜。曲义死于这场战争,传说葬于束州北曲义垒。这是束州城的第二次闪光点。

    北魏永兴元年(403年),又设立束州侯国,尉古真被封为束州侯,管辖21个乡。尉古真,北魏代郡人,拓跋珪在贺兰部时,贺染干派遣侯引已突等人前往行宫暗杀拓跋珪。尉古真得到消息后,急速秘报拓跋珪,使侯引等人的暗杀计划没能得逞。贺染干怀疑是尉古真泄密,就把他抓起来拷问,并用两个车轴压他的头,用刀戳伤了他的一只眼睛,但尉古真致死也不招认,后来只好放了他。北魏登国初年,他又随拓跋珪征伐库莫奚和叱突邻并都有功劳。被赐爵束州侯,加授建节将军。尉古真受封后,体察束州民情,发展经济,很快使束州富强起来。

    北魏永兴二年(410年)盗匪杀死了束城县令,尉古真率兵围剿盗匪,将盗匪全部肃清。一时间束城商贸发展起来。经济发展,民生有望。这是束城的第三次闪光点。

唐开元年间卢辉任瀛洲刺史。卢辉通晓经史,推崇“以时生财,固本用财”的理念。固本用财即是指巩固农林,发展农业,国富民则强的道理。他在河间西南开挖长丰渠,引滤片河水,向北经尊祖庄、小李文,过束城县,经长丰、文安入淇通,沿途灌田数千顷,使这一带摆脱了旱涝灾害威胁,农业连年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束城的又一次闪光点。

    束城历史悠久官府衙门及祠堂庙宇众多,有民谣相传:“南庙到北庙,九缸十八窖”(指金银元宝、铜钱埋藏之多),1972年束城王姓村民就挖出一缸铜钱,重3500余斤。

    古老的束城观音大寺,明代以前既已存在,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在现遗址曾挖掘出自明至清重修观音大寺石碑三通,据碑文记载观音寺自明清到民国,六次重修。石碑现保存在镇政府中。

    史料记载,西汉时,鲍宣任束州县丞,他体察民间疾苦,多次上谏为民众议争了很多实惠,官至谏议大夫。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四祖父刘斐躬,曾任束州县主薄。唐代李弘亮曾在宪宗元和年间任束城知县,他讲:“敦学校之道,迓宾朋以礼”。意思是要学习忠厚诚恳的行为准则,礼貌热忱的待人之道,以兴学礼士。元朝河间府知府韩善,因束城文庙破败亲自主持重修文庙,重振束城文风。

    清咸丰十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林凤祥部,与清军数万人在束城激战月余,使束城繁华尽毁,古迹古建多受摧残,中华民国二十年又在束城街南重修过街阁与影壁墙,过街阁飞檐斗拱,阁南建有高大巍峨的影壁一座,上书“奎壁光华”四个大字,“奎壁”是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和壁星,这两个星宿是主导文运的,光华是吉祥光大。文人多去祭拜,以求官运亨通。

    在大影壁南40米有一眼“和珅井”,是清代乾隆宠臣和珅为束城镇大里文村好友李凤一所建,人称“大李文井”,因是和珅所建又名“和珅井”,曾有碑刻。至今古井尚存。

    在磨盘山,鲍叔牙墓占地百亩,墓分上中下三层,下边周圆百丈,上边周圆三十余丈,墓高十余丈。墓前方曾建有鲍叔牙祠堂。《史实拾遗录》载:晋朝书法家王羲之曾来束城拜谒鲍叔牙墓,并在祠堂内写有联文“荐贤逾己任,自古有谁人?”据《河间府志》和《束州志》记载:公元前644年,齐国相鲍叔牙病故于临淄,齐桓公照其遗愿,将灵柩移葬于他的封地束城北郊。并于次年在墓前50米处,建“鲍叔牙祠堂”一座。

    初建时墓葬高大,呈圆方形,像三块大小不等的磨盘,叠加罗列。故名磨盘山。当地百姓称墓封土堆为立土,坚硬而有韧性,虽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冲刷,从未见坍塌。《寰宇记》云:“墓丘凸兀,奉安鲍叔。历几千年风雨,承载历史,衍替沧桑。沐日月之光辉,矗立昂扬,享雨露之泽,彰显一方。秉人杰地灵之利,衍黎庶永昌,似史牒,尽录秦风汉俗,如泰碑镌刻古贤今人辉煌。”

    在磨盘山东侧,有一深沟,俗称神仙沟,当地也称金马驹沟。相传很久以前,沟边住着一贫苦老汉,种菜为生。夜里,老汉常听到小马驹的嘶鸣声,一天,一鹤发童颜老者来到沟边对老汉说:“磨盘山里有一盘金磨,大小两匹金马和好多金豆子,给你一些黄瓜仔种上,黄瓜长大后,选三根同时开花同时结果的俊瓜保护好,百天成熟后摘下,等夜里金马驹来沟边饮水时,悄悄用一根撬开此山,一根撑住,一根戴在身上护身,就可钻进去取些金豆子出来接济贫苦百姓。”不想这话被一贪懒财主偷听到了,他等不到一百天就提前摘了那三根黄瓜,撬开磨盘山钻进去收了一大袋金豆子,没想到黄瓜没长到日期,撑不住大山重压,啪的一声折断,天崩地裂一声巨响,把财主压在里面。从此,金马驹再也没有出现。神话故事一方面讽刺了贪婪财主,一方面宣扬安葬鲍叔牙的地方是风水宝地。

    鲍叔牙

    鲍叔牙是齐国大夫鲍敬叔的儿子,生于公元前723年(或716年)。和管仲交好。齐襄公元年(公元前697年)襄公即位后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有才贤士纷纷逃往国外。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亡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两公子都逃到各自的外祖家避难。编者注①

    齐国内大乱,先是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齐君,后雍廪又杀了公孙无知。在鲁国的公子纠和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急着回国争当国君。纠与管仲先到齐国边境,并埋伏好等着杀公子小白。小白的车马一到边境管仲便搭箭朝小白射去,偏巧箭射到小白的铜质衣带钩上,小白趁势装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送公子纠的鲁军。倒是鲍叔牙保着小白先到都城做了国君。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赶到都城,齐桓公打败送公子纠的鲁兵,杀了公子纠,稳定了局面,开始治理齐国。

    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老师,齐桓公想封他为齐相。鲍叔牙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想建树雄霸天下的大业,那非用管仲不可。”齐桓公一听,怒火中烧,愤怒的说:“我与管仲有一箭之仇,那时他差一点把我射死,现在拜他为相,岂有此理?”鲍叔牙说:“我与管仲相比,有五点不如他:宽厚仁慈安抚百姓不如他;抓住根本治理国家不如他;忠信结于诸侯不如他;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不如他;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不如他。管仲有这五个强项,若当宰相一定会使齐国很快强盛起来。当时他箭射主公,是各为其主,不可多怪。”他并建议齐桓公尊贤礼士不记前仇,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齐桓公听了他的意见,用“郊迎”大礼接管仲同车进城,连谈几日,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宰相。

    管仲很感激鲍叔牙,更为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有道,又很重视和其他国家通商,发展手工业,所以使齐国经济很快繁荣起来。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训练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使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鲍叔牙在掌管国务上,不当和事佬,在管理大夫的选拔上:对于勤勉国事,有功无过的举为上等;从政,治绩属第二位,田野土地多不荒废,办案严肃不骄的,属于其次;勤勉国事,有功而亦有过,从政,虽有治绩而无能力,原野又多荒废,办案骄傲轻忽,行此三者属于下等。

    在贵人之子的选拔上:对外出不邪僻,居处不奢华,能友爱青年和长辈的,举为上等;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属于其次;具有一条的属于下等。士,立身谦恭,敬重老人、官长,交游不失礼节,行此三者举为上等;具备上述两个条件属于其次;具有一条属于下等······

    管仲死后,公孙隰朋称相,但一个月后公孙隰朋也逝世,齐桓公坚持让鲍叔牙称相,鲍叔牙说:“称相可以,必须把易牙、开方、竖刁三个奸臣辞掉!”这三个人虽然奸,但都是齐桓公的爱臣,虽然齐桓公当时把他们辞掉了,可不久又悄悄召了回来。鲍叔牙很生气,不长时间便抑郁而死。

    鲍叔牙死后,齐桓公给了他很高待遇,他的子孙多数在齐国享有俸禄并有不少是著名大夫,有数代人得到封地。

作者地址:沧州市新华西路(军分区对过)河北省南运河管理处 电话:5508697  

编者注①:作者说公子纠和小白,都到各自外祖家避难,此说不确。小白外祖是卫国,不是莒国。



分享按钮